古代一种冷门兵器,一般人不会用,擅用的人都成了一代名将
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,属于短兵器械,有硬鞭和软鞭之分。硬鞭多由铜或铁制成,而软鞭则由皮革编织而成。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硬鞭,以及那些凭借硬鞭成为战场上的杀神的名将们。鞭虽然起源较早,但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流行。
黄盖 黄盖,字公覆,零陵泉陵人。三国名将之一,作战勇猛,善用铁鞭,最出名的一战是在公元208年,黄盖前往曹营诈降,趁机以火攻大破曹军,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,之后功拜武锋中郎将,他也因为此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。 尉迟恭 尉迟恭,字敬德,朔州善阳人。
以这种武器在历史名将中没有几个人合适使用,而使用好者大多是一代名将。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项羽使用的“破城生龙戟”、吕布使用的“方天画戟”、薛仁贵使用的“银剪戟”。
弩 中国古代一种装有控制装置,可待机发射的远射兵器。由弩弓、弩臂、弩机三部分组成。弩机由青铜或铁制成,包括牙、牛、悬刀三部分。汉代的弩在弩机外面加装了一个青铜机匣,称为“郭”,可以承受更大的张力。 另外,汉驽在用于瞄准的“望山”上增设刻度,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,提高了命中率。
中国古代六大奇门兵器,你认识几个?
麟角刀 清末民初武术家宋世荣创立的奇门兵器,由两柄短刀组成,刀柄和刀刃剖面均为半圆形,可合在一起携带。刀刃上有突出两枝,形似麒麟角,故名。麟角刀能勾开对方兵器,插架对方兵器,使长枪技法难以发挥,招数变化多端,攻防自如。 乾坤日月刀 四门拳械中具有代表性的器械之一,全长约两米。
中国古代六大奇门兵器,你认识几个?中国古代有十八般兵器,刀、枪、剑、戟、斧、钺、钩、叉、镗、棍、槊、棒、鞭、锏、锤、抓、拐子、流星。其中有许多兵器,如镗、抓、拐子、流星等,相当的冷门,许多人可能仅仅在一些影视剧中能够见到。
狼筅 狼筅是明朝将领戚继光针对倭寇战斗特点而创制的兵器。它长5米有余,能在战场上有效地控制倭寇,为后续士兵提供攻击机会。戚继光借助狼筅和鸳鸯阵战术,成功抵御倭寇,成为历史上的抗倭英雄。杆子鞭 杆子鞭最初用于驱赶野生动物,后逐渐演变成战场上的攻击武器。
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奇门兵器有以下几个:鸡刀镰:简介:鸡刀镰是心意拳门的传奇兵刃,据传为心意拳创始人姬龙峰所创。特点:以其多变的功能著称,动作包括拉、带、挂、挎、钩、缠、啄等,精准而富有力量。子午鸳鸯钺:简介:子午鸳鸯钺是八卦掌门的独门兵器。
青玉冰轮是昔年木道人用万年玉雕琢而成的奇门兵器,上有三十六枚倒刺,沾满剧毒,并且专克刀剑一类兵器。木道人的传人王屋散人以此成名,位列武林六绝,青玉冰轮也被列为“银拂金丸如意玉,量天寒尺毒冰轮”这天下五件奇特兵器之一。后青玉冰轮被南怪楼一怪用一双肉掌将毒刺抹平。
十八般兵器中的“挝”
1、十八般兵器中的“挝”这件冷兵器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,那就是十八般兵器中的“挝”。挝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冷门小众的兵器,形制特别,最开始出现的时间在周朝末期到秦朝初期之间,和很多的冷兵器一样,挝最先也没有被用作于实战,而是充当了仪仗类兵器的功能。后来经过改进以后才登上战场,成为了作战用的兵器。
2、冷兵器中的夺魂手,是“十八般兵器”中的挝。这种兵器虽然排在第16位,杀伤力却不小,在冷兵器中最为刁钻难缠。因大部分挝形状如手,又能瞬息夺命,故有“夺魂手”之称。“挝”这个字,古代通“抓”,有打、抓等含义,多见于古代白话中。挝这种兵器的由来,大概也是仿造人手,属于一种仿生兵器。
3、挝法仅十五式,但各招式各异,不同于刀枪剑斧等兵器的重复,体现古人随势变换的智慧,虽看似散漫,实则神速而巧妙;但由于其无锋,主要依赖猛攻,缺乏含蓄,对于力量不足者并不适用,易因迟钝而陷入困境。镐(挝)与骨朵、锤、椎等兵器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。
4、十八般兵器之-抓 人们对于抓的印象可能首先是一种动作名称,那更常说的就是女孩子之间的打架,抓头发抓脸之类的。然而,抓,也是一种中国武术器械,又称挝(与抓同音)。抓头形似爪,缚以长绳或木柄。抓分长器械和软器械两种,由抓头和抓杆组成的为长器械,抓头套接于木杆上。
5、“十八般兵器”为刀、枪、剑、戟、斧、钺、钩、叉、鞭、锏、锤、抓、镗、棍、槊、棒、拐、流星。抓,又称挝,在民间流传较广。抓头形似爪,缚以长绳或木柄。抓分长械及软械两种。长械有“金龙抓”,杆长约2米,杆端有抓形如人手,中指伸直,四指屈挠。
6、你说的应当是“十八般兵器”中的 十镐(挝):骨朵、锤、锥、椎、链子锤(流星锤)、蒜头锤、骨朵锤、卧锤、重锤 挝亦为古兵杖之一,形式奇特,长一丈三尺,柄端安一大拳,拳握一笔,纯以铁制,其重量不亚于斧銊,旧式仪仗中时见之。